對於我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開口閉口的就抱怨「忙得要死」的這件事,
我自己也實在有點厭煩了 : (
雖然說是真的很忙,不過我其實也在忙碌當中獲得了很多的樂趣與成就感,
所以今天就不抱怨我的生活了,來說點不一樣的事。

這個週末到芝加哥去見大姨爹跟大姨媽,
因為之前的幾年老是拖著不去(儘管真的不是故意的...)
這一次他們來芝加哥看兒子,而偏偏芝加哥離我這裡不遠,
所以是真的沒理由不去了,
於是在參加NCA會議前、且在手邊有三件大事尚未完成的狀況下,
咬著牙硬是殺到芝加哥去會親戚。

與姨爹姨媽跟表兄弟們見面的過程自然挺好的,不過也沒什麼好說的,
總之就是見到了這輩子只見過三次面的表弟,一晚上只跟他說了三句話...
整個就是一個詭異到家的情況--
名義上是一家人,不過後來當姨爹姨媽問我怎麼不跟表弟多說幾句話時,
我直覺的說出:我跟"陌生人"通常沒話講...
唉~真尷尬!!
同時也見到了兩年不見的二表哥,
跟這位表哥見得比較多次,所以跟他呱啦呱啦的挺有話講的,
表哥人挺好的,讓出他的沙發床給我睡,自己睡地上,
出去買魚的時候也帶我去,結果他買了一條15塊的Nimo魚 : )
另外也要記住在姨爹姨媽面前當個乖小孩,不要表現出我太"大逆不道"的那一面,
除此之外,還被姨爹姨媽帶去跟他們的朋友的朋友見面,
又是整個一個尷尬....是說我真的很討厭去長輩家做客啊!!
掛著僵硬的微笑在臉上,又完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 (

不過跟這些長住美國的台灣移民們相處,感覺真的挺怪的,
前前後後的見過一些台灣移民,感覺他們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移民們都有幾個特點:
首先是他們的菁英色彩很重,
這些人都有好房子,住在好的地段,子女都受高等教育進最好的學校,
非常適應美國的生活,時不時的還會聽到諸如美國多麼多麼好、或著台灣多麼多麼爛的對話。
我曾經聽過一位在美國從事特教工作的台灣移民批評她那位帶有嚴重菁英主義的妹妹,
說她的妹妹因為受過好的教育,住在中產階級的社區,
因而習慣成自然的鄙視那些勞工階級及他們的子女,
認為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跟他們不在同一個世界裡、且應當被自然淘汰,
想都沒想過要去伸手幫幫那些生活條件不如他們的人。

再者,這些移民們的生活圈並沒有融入白人的主流社會,
他們的子女基本上是不會說中文的,因此在他們子女的那一代也許能過輕易的跨越文化的障礙,
不過在父母的這一代,我看來看去,總覺得他們自成一個生活圈,
結果就成了一種"在他鄉異地維持著母國生活模式"的現象,
而怪就怪在,他們的母國也有很多人維持著一模一樣的生活方式,可卻常要被這些移民所看不起。
我總是覺得挺納悶的,為什麼一模一樣的生活模式跟人際交往方式,
發生在其母國就只能得到相對負面的批評,但是發生在美國就一切都是美好的呢??

自然,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選擇與嚮往,
在美國的這幾年來,身邊的親戚朋友總是不斷的說服我留在美國追尋一個「美國夢」,
然而我只能說,在美國待得越久,我對自己的身份與文化認同就越強烈,
強烈到我無法忍受將來這種中不中西不西的狀況發生在我自己及我的下一代身上。
若是把標準放到最低,美國的確是一個能夠容忍多元文化的社會,
不過容忍並不等於融合。
若我選擇留在美國,就注定了我在美國這個社會中的邊緣地位,
因為文化、語言及種族的隔閡,
我自己本身只能將標準放在追求一棟(或幾棟)漂亮的房子、挺不錯的工作及收入、還有一個狹窄的人際交往圈,
也許我可以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
讓我幾個滿口英文的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建立西式的價值觀、打入上流社會、以及以當一個美國人為榮。
這也許是很多人畢生追求甚至不惜犯法也想要的夢想,但我只能說這絕對不是我的夢想。

我的國家又小又髒又亂,沒品沒道德的人又一堆,
不過與其站在外面批評,還不如回到家鄉改善;
與其住在國外喊著愛台灣,還不如回到母國去身體力行的愛。
我太理想化嗎??我一點也不覺得,
我們受到高等教育,與其把知識留在國外造福那些其實不斷把我們邊緣化的人群,
還不如把知識帶回母國,直接或間接的幫助自己國家的人民。
台灣真的很亂,不過我認為可愛的台灣人真的很多,
每一個為了自己所住的這塊土地而努力打拼的人們都很值得敬佩。
所以我並不羨慕能在美國的大城市裡的高級地段有棟高級公寓,
也不羨慕得到某份工作能有多少的年收入,
我只希望在我畢業後能在台灣找到一份工作讓我回去,
而不要讓我留在美國當一個"美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p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